酬宾活动有没有语言限制?这些坑商家千万别踩
咱们平时逛街总能看到"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的促销海报,可要是把中文广告直接翻译成英文挂到国外门店,搞不好就要吃官司。去年温哥华某奶茶店就因为在法语区只用英语做活动,被当地消费者委员会开了三万加元罚单。
一、各国法规里的语言红线
加拿大《官方语言法案》就像个严格的语言警察:在魁北克省做促销,法语字体必须比英语大两号。店家老王去年圣诞节把"买三送一"翻译成法语时,把限定条件放在不显眼的位置,结果被认定误导消费者。
国家/地区 | 语言限制类型 | 具体要求 | 典型案例 |
---|---|---|---|
加拿大魁北克 | 法定双语 | 法语信息需占版面60%以上 | 2023年Dairy Queen因英语菜单字号超标被处罚 |
欧盟成员国 | 消费者语言权 | 必须使用当地官方语言标注活动条款 | 宜家在西班牙用瑞典语标注赠品规则遭集体诉讼 |
阿联酋 | 阿拉伯语优先 | 阿拉伯语版本需置于其他语言上方 | 迪拜苹果店因英文广告置顶被要求整改 |
二、藏在文化里的语言地雷
泰国711去年推的"买牙膏送牙刷"活动,直接把中文广告词转成泰语,结果触犯了当地"牙齿相关物品不能捆绑销售"的民俗禁忌。类似的情况还有:
- 墨西哥城禁止在食品广告中使用"免费"字样
- 日本《景品表示法》规定"最大级"等极限词汇必须提供实测数据
- 德国禁止在促销语中出现"最后机会"等制造焦虑的表述
三、实战中的语言魔术
新加坡海底捞的"方言促销"堪称经典案例:他们在牛车水店推出闽南话专属优惠,只要用方言说出"我要加料"就能多获一份涮品。这个既符合《新加坡语言平等法案》,又制造了社交话题。
曼谷Central World商场更绝,他们用颜分语言版本:红色标签泰语活动、蓝色标签英语活动、金色标签中文活动。不同颜色的活动细则用对应语言印刷,既节省空间又避免混淆。
提醒各位老板:下周准备母亲节促销时,记得查查当地语言条例。像新西兰就要求毛利语必须出现在所有促销物料上,哪怕只占5%的版面。毕竟做生意嘛,既要讨好顾客,也别惹毛了监管部门不是?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