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企业如何用网络信息活动践行社会责任
早晨七点的皋兰县城,早点摊主李大姐边揉面团边用手机刷着本地企业直播。屏幕上,某食品厂正在展示他们资助的留守儿童午餐计划。"这比电视广告实在多了",她笑着把手机递给顾客看。这种场景,正成为皋兰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常态。
从线下到线上的责任升级
在皋兰县工业园区,42%的企业在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新增了"数字化公益"专项。老牌化肥厂"陇原丰"的案例颇具代表性: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助学捐款,更开发了农技知识问答小程序,累计解决农户种植难题3700余次。
网络信息活动的三大主战场
- 云端助农:15家企业联合运营的"皋兰味道"直播平台,2023年帮农户卖出滞销百合230吨
- 在线教育:制药企业搭建的"蒲公英网校"覆盖全县87个教学点
- 数字政务:银行网点变身"智慧服务站",老人们在这里学会了用手机交医保
项目类型 | 参与企业数 | 受益人次 | 资金投入(万元) |
电商助农 | 28 | 12万 | 650 |
在线培训 | 19 | 4.3万 | 320 |
数据来源:《皋兰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白皮书(2023)》 |
茶山里的5G信号塔
在九合镇茶农马大爷的记忆里,往年采茶季最愁销路。自从本地茶企架设了5G基站,他的手机成了"新农具"。"昨天刚拍了个炒茶视频,浙江的客户直接下了200斤订单",他擦拭着屏幕上的茶渍,笑得像刚开封的春茶。
看不见的数字化付出
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往往藏在社会责任报告的附录里:某通信公司三年累计建设基站83个,某物流企业自费铺设乡村光纤38公里。这些"隐形投入"正在改变皋兰的公益生态——现在连最偏远的教学点,孩子们也能通过企业捐赠的平板参加"云课堂"。
朋友圈里的责任竞赛
本地社交平台上流传着特别的"公益打卡":食品厂的食品安全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次,建材公司的工地环保监测数据实时公开,连宾馆都在晒他们的"一客一树"植树计划。这种良性竞争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创新——某乳制品企业开发的"碳足迹追溯"小程序,让消费者扫码就能看见牛奶从牧场到超市的全流程环保数据。
傍晚的皋兰县广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手机里播放着企业公益短剧,外卖小哥的车筐里装着印有反诈标语的餐盒,便利店收银台贴着"扫码参与乡村图书馆计划"的二维码。这些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活动,正在织就一张温暖的责任之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