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角色设定介绍
阴阳师角色设定不完全指南:那些式神背后的故事
凌晨三点盯着电脑屏幕改文案的时候,突然想到个事儿——玩《阴阳师》这么多年,真正把每个式神背景吃透的玩家其实不多。大多数人都是"这个SSR强不强?""那个皮肤好不好看?",但那些藏在传记里的细节,才是让这个游戏活了七年的灵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那些你可能错过的角色设定。
式神分类的底层逻辑
游戏里把式神简单分成SSR/SP/SR/R,但网易美工组私下聊天时说漏嘴过,他们其实有套更复杂的「三轴定位法」:
- 神话还原度(比如大天狗完全按《今昔物语集》做的羽衣)
- 二次创作空间(缘结神这种半原创角色)
- 玩法适配性(为了斗技平衡硬改设定的案例不少)
典型矛盾案例:酒吞童子
2016年的初版酒吞还是个只会"葫芦砸头"的憨憨,剧情里却吹他是什么"鬼王"。直到2018年策划才想通,给加了「鬼王姿态」的觉醒外观,连声优都重新录了台词——现在战斗时那句"血的味道!"的嘶吼,是声优喝了半瓶清酒后录的。
容易被忽略的文本细节
式神 | 隐藏设定 | 出处 |
阎魔 | 审判时用的毛笔是生前折断的肋骨 | 地狱篇剧情对话 |
妖刀姬 | 刀鞘上的花纹会随击杀数增加 | 六星觉醒描述 |
白藏主 | 耳朵缺角是被安倍晴明的符咒所伤 | 协同斗技彩蛋 |
这些彩蛋现在的新玩家很难发现了,毕竟谁还会盯着式神详情页看十分钟啊?但早期玩家真的会为发现这种细节在贴吧写小作文。
声优带来的意外转折
2019年给入内雀配音时发生个趣事:原本设定是阴郁少年,结果声优梶裕贵试音时即兴加了段咳嗽声,文案组当场改剧本,给加了"被羽毛卡喉而死的亡灵"这个设定。后来发现和《日本灵异记》里"雀食人"的传说意外吻合,这种巧合在开发日志里被称作"百万分之一的神来之笔"。
最烧钱的配音事故
不知火的日语台词"泡沫"(うたかた)最初录成了"うたかだ",后期发现时所有宣传PV都做好了。最后解决方案是:保留错误发音当成角色特色,在传记里补了段"因深海压力导致发音扭曲"的设定——据说这个补救方案花了27万预算。
皮肤里的时代密码
仔细观察皮肤发布时间线,能发现很多历史考据:
- 2017年金鱼姬"夏日祭"皮肤,伞面花纹其实是明治时期横滨港的航海图
- 2020年鬼切"战魂"皮肤,铠甲接缝处藏着源氏家纹的变体
- 2022年帝释天"莲焰"皮肤,火焰数量刚好对应《大宝积经》的108劫
美术组有个不成文规矩:每套皮肤必须埋三个以上文化梗,据说是为了防抄袭——"你可以抄设计,但抄不懂背后的典故"。
那些被放弃的原始设定
从早期企划书里挖出来的废案比成品更有意思:
姑获鸟 | 原计划做成抱着婴儿的少妇形态 | 因建模穿甲问题废弃 |
两面佛 | 设计过"善恶面随机切换"的机制 | 导致手机过热死机 |
雪童子 | 雪球里本该封印着晴明的记忆 | 与主线冲突被删 |
现在看这些废案反而更带感对不对?特别是两面佛那个,要是真做出来可能比现在的风评好十倍。
写着写着天都亮了,咖啡杯底积了层糖渍。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2017年那个青行灯的隐藏语音——当她念完第一百个怪谈时,会轻声说:"这些故事,要不要也听听你的?"当时就觉得,这游戏里住着的不仅是式神,还有每个熬夜刷御魂的玩家的影子。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