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活动策划中的市场调研应该注意什么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饭店活动策划中,市场调研就像后厨的试菜环节

老张上个月在步行街新开的湘菜馆,开业活动搞得风风火火,结果三天后就门可罗雀。后来才发现,他们调研时只顾着问老顾客"辣度合不合适",完全没注意到周边写字楼白领中午就餐的刚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市场调研要是漏掉关键信息,活动效果就像没放盐的鸡汤——看着浓香实则寡淡。

一、找准那根最敏感的味觉神经

记得去年秋天,海底捞在推新品前做了件有意思的事:他们在等位区放了三款试吃小料,结果发现加了柠檬叶的蘸料被续加次数最多。这种场景化验证比直接问"您喜欢什么口味"要靠谱得多。

1. 别把问卷当万能钥匙

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容易犯两个错误:要么问题太笼统,像"您对本店满意吗";要么选项设计像多选题考试。有家连锁快餐的教训值得记取:他们把"配送速度"细化为"比预计时间早10分钟"、"准时"、"迟到但提前告知"三个维度,结果发现了配送员沟通培训的盲区。

调研方式 适用场景 数据价值
门口拦访 新店开业前3天 获取即时体验反馈
会员系统埋点 日常运营期 消费行为轨迹分析
厨房摄像头 菜品研发期 观察剩菜分布规律

2. 蹲守收银台比看报表管用

有次去朋友店里帮忙,发现个有趣现象:下午茶时段,有30%的顾客会指着隔壁桌的甜品直接点单。后来我们调整了菜单摆放位置,当月甜品销量涨了17%。这种现场观察法能捕捉到消费者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行为习惯。

二、别在川菜馆问广东人辣不辣

目标客群定位就像炒菜的火候把控。社区店做亲子活动调研时,如果只盯着家庭主妇,可能就会错过年轻爸妈的周末聚餐需求。这里有三个容易踩的坑:

  • 把过路客当目标客群
  • 忽视淡旺季人群差异
  • 漏算竞品店辐射范围

记得有家烧烤店在夏天做问卷,结果所有人都说最爱小龙虾。等冬季活动上线才发现,天冷后80%的顾客其实更想吃羊蝎子火锅。所以调研时一定要区分常客和季节客,就像区分凉菜和热锅的食材准备。

三、数据要像切土豆丝般细碎

上周帮学校食堂做活动策划,发现个有意思的数据:虽然女生占就餐人数60%,但消费金额前30%的都是男生。于是我们把"第二份半价"改成了"分享套餐",当月客单价提升9.2%。这里有几个数据处理诀窍:

  • 把"18-25岁"细分成学生党和上班族
  • 区分单人用餐和群体聚餐
  • 记录天气对菜品选择的影响
数据维度 分析价值 活动应用
点餐时长 菜单设计合理性 优化招牌菜位置
剩菜品类 口味接受度 调整菜品分量
付款方式 消费能力判断 设计满减梯度

后厨王师傅有句话特别在理:"看剩菜比看好评实在。"上次我们发现有30%的桌位都会剩下配菜里的胡萝卜片,这才发现新来的切菜师傅把片切得太厚。这种实物消耗分析往往比问卷调查更直观。

四、别让数据在excel里睡大觉

去年帮一家私房菜馆做周年庆,发现他们会员系统里存着2000多条生日信息却从没利用过。我们做了个简单的"生日月赠长寿面"活动,当月回头客增加了40%。这里有几个数据激活妙招:

  • 把客户职业信息对应到套餐设计
  • 根据消费频率调整优惠力度
  • 用天气数据预测备货量

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数据分析也要把握时机。有家火锅店发现,每周三下午的订座电话中有70%都询问包间情况,于是推出了"周三家庭日"活动,现在包间预订率稳定在85%以上。

炉火正旺的厨房里,主厨老李常说:"好菜是试出来的。"市场调研又何尝不是?当你发现新推出的霸王餐活动吸引来的都是羊毛党,或是深夜食堂概念在居民区遇冷,这些真实的反馈就像灶台上跳动的火苗,指引着我们调整火候,烹出更对味的营销大餐。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