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BGM到底好不好听?一个普通玩家的深夜碎碎念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凌晨1点23分,我第17次被《蛋仔派对》里那个魔性的"啵啵啵"音效吵醒——别误会,不是游戏声音开太大,是这旋律在我脑子里自动循环播放了。这破游戏音乐怎么就跟嚼了炫迈似的停不下来?今天干脆不睡了,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

一、那些让人DNA动了的旋律

先说结论:这游戏的BGM确实有毒。不是那种高大上的"艺术价值",而是像便利店关东煮一样,明知道没啥营养但半夜就是馋这口。

  • 主界面音乐:开头那个电子音"叮咚~"像极了微波炉热好饭的提示音,莫名让人安心
  • 经典模式BGM:节奏型合成器音色+塑料感十足的鼓点,完美复刻90年代街机厅的土嗨美学
  • 巅峰派对:突然加入的铜管乐差点让我把手机摔了——谁家比赛bgm整得跟奥运会开幕式似的?

最绝的是道具生效音效,那个"biu~"的弹簧声和"duang"的烟雾弹声,我三岁侄女听完就学会了,现在天天追着家里猫配音玩。

二、音乐设计师的小心机

查资料发现网易这次请的是给《明日之后》做过配乐的团队,难怪有些段落听着耳熟。他们搞了几个特别鸡贼的设计:

技巧 实际效果 玩家反馈
音高渐变 过关时音符爬楼梯式升高 明明很俗套但就是忍不住咧嘴笑
打击乐延迟 鼓点总比预期晚0.3秒 产生奇怪的期待感
人声切片 把"哇哦"剪碎当乐器用 直播间里最容易引发跟唱的元素

特别要提赛季主题曲《滚出我地盘》,副歌部分用了故意跑调的童声合唱,第一次听差点把我送走,现在居然成了洗澡时必哼曲目——人类的本质果然是真香怪。

三、耳朵的适应性实验

根据《游戏音频设计心理学》里的说法,这种音乐属于"高唤醒度低复杂度"类型。简单说就是:

  • 前3次听:什么鬼东西
  • 第10次听:好像有点上头
  • 第30次听:身体开始自动打拍子
  • 第50次听:已经能脑补出整张专辑

我室友就是个活案例,这哥们之前只听古典乐,现在手机里悄悄建了个《蛋仔魔性BGM》歌单,上周还被我发现他跟着"蛋仔摇"抖腿——贝多芬听了都要掀棺材板。

蛋仔派对歌好好听嘛

四、不同场景下的听觉体验

凌晨三点实测(邻居可能想杀我):

  • 戴耳机玩:能清晰听到背景里的电子蛙鸣音效,但连续玩两小时会出现幻听
  • 外放模式:客厅音响放"咸鱼冲刺"音效时,我家猫直接表演太空步
  • 静音状态:大脑会自动补全所有音效,堪称最恐怖的沉浸式体验

最要命的是游戏音效和现实声音的混淆。现在听到微波炉"叮"、电梯到达"噔"这些声音,手指会条件反射想按跳跃键。上周取快递时快递员喊"你的道具到了",我差点回他"给我弹簧鞋"。

五、音乐之外的声效玄学

蛋仔派对歌好好听嘛

这游戏真正可怕的是把物理碰撞声做得过于真实:

  • 蛋仔相撞的"噗叽"声
  • 掉进毒液的"咕嘟"声
  • 被风扇吹飞的"呼——啪"

据说是录音师真拿果冻、肥皂水之类的东西录的。有次更新后"跌落音效"变闷了,贴吧立马炸出三千条吐槽,比角色平衡性调整讨论还热烈——玩家们的耳朵比皇家爱乐乐团还挑剔。

写着写着天都亮了,窗外鸟叫声和游戏里的"啵啵鸟"音效莫名重合。突然理解为什么这游戏音乐评价两极分化:喜欢的觉得是解压神器,讨厌的认为是精神污染。但不可否认,能让人记住就是它的本事——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个阴魂不散的"预备~砰!",我得去找点阳间音乐洗洗耳朵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