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年活动的赞助策略与回报
郑爽年活动的赞助策略与回报:一场流量与商业的博弈
最近跟同行聊天时,总有人问:"现在做明星活动赞助,到底还能不能玩出花样?"刚好这两天在研究郑爽团队去年的活动案例,发现他们在赞助策略上确实有套独特的玩法。今天就带大家拆解下这场流量游戏的底层逻辑。
一、赞助商们的"小心机"
去年跟着郑爽全国跑的12场粉丝见面会,我数了数赞助商名单,发现个有趣现象——80%都是新消费品牌。这些品牌方跟我说,选郑爽活动有个共同考量:她的粉丝群体中,18-24岁女性占比67%(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23粉丝经济报告),正好是新品牌想要攻占的增量市场。
1.1 三级赞助体系暗藏玄机
他们搞了个"金字塔式"赞助分级,把权益拆得特别细:
层级 | 金额区间 | 核心权益 |
战略伙伴 | 300-500万 | 定制主题曲、后台探班特权 |
行业独家 | 100-300万 | 现场互动环节冠名 |
品牌支持 | 50-100万 | 礼包植入+线上联名 |
有个做气泡水的品牌负责人跟我说,他们选了"品牌支持"档,结果发现现场派发的联名款水杯,在二手平台被炒到原价三倍。这可比在电梯间砸广告来得实在。
二、流量转化的"明套路"
现在品牌方都学精了,不光要看曝光量,还要看真实转化。郑爽团队去年搞了个「应援消费榜」,把各家赞助商的产品购买数据实时投屏到活动现场。这招刺激得粉丝们不光看热闹,还真的掏腰包。
- 某美妆品牌活动期间销售额暴涨430%
- 联名款T恤3分钟售罄
- 线下快闪店日均客流量破万
2.1 数据反哺的闭环设计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的数据回收机制。每场活动结束后,品牌方都能拿到三份定制报告:粉丝画像分析、消费行为图谱、内容传播轨迹。这些数据直接成了品牌方下次营销的指南针。
三、风险对冲的"安全网"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押注明星活动风险不小吧?他们团队确实留了后手。我打听到合同里有条"舆情熔断条款"——如果活动期间出现重大负面新闻,品牌方有权要求置换等值线上资源。
风险类型 | 应对方案 | 执行案例 |
舆论危机 | 即时启动备播内容 | 杭州场临时改用预录视频 |
商业纠纷 | 第三方担保支付 | 某服装品牌中途撤资案例 |
政策变动 | 线下转线上预案 | 成都场突发限电应对 |
认识的一个公关公司总监说,现在他们帮客户评估明星合作时,都会参考这套风险管控模型。
四、长效价值的"保鲜术"
比起其他明星活动结束就散场的情况,郑爽团队的赞助商们还在持续收割红利。关键就在于他们设计了「活动后90天传播计划」:
- 粉丝二创内容激励计划
- 每月定期开放后台花絮
- 生日季定制感恩礼盒
有个做零食的品牌告诉我,活动过去半年了,他们天猫店还有人在问"郑爽同款大礼包什么时候补货"。这种长尾效应,可比单纯买开屏广告划算多了。
窗外飘来咖啡香气,突然想起上周在星巴克听见两个小姑娘讨论郑爽联名款杯子。看来这场赞助游戏真正的赢家,是把流量变成留量的那些品牌。下次再聊明星活动赞助时,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想想——不是要找多少曝光,而是怎么让每次曝光都变成播种的机会。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