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箫乐谱魔道祖师
当蛋仔派对遇上魔道祖师:手把手教你用箫吹奏角色主题曲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被《魔道祖师》动画原声带洗脑时,突然发现书桌上的蛋仔派对盲盒和角落里落灰的洞箫产生了某种奇妙联动——既然游戏里能"滚"出快乐,为什么不能用传统乐器演绎仙侠世界的旋律?这个突发奇想让我连夜翻出了十年前考民乐八级的功底(虽然现在可能只剩三级水平),边啃薯片边整理出这份非专业但超实用的箫乐谱指南。
一、准备工作:比选法器更重要的三件事
记得第一次吹箫把邻居家狗吓出狼嚎的惨剧吗?我们先避开这些坑:
- 箫的选择:G调八孔箫最适合新手,某宝200-500元的入门款足够用(别学我当初非要用800块的紫竹箫装大神)
- 乐谱转换:原版BGM多是D调,但箫的常用指法是G调,需要换算音高(后面会教傻瓜式方法)
- 气息控制:含颗润喉糖比硬吹高音有用——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1.1 魔道祖师经典旋律解析
熬夜重刷动画时记录的灵魂旋律片段:
曲目 | 情感特征 | 箫适配度 |
《忘羡》主题 | 空灵缥缈 | ★★★★★ |
《陈情令》战斗曲 | 急促激昂 | ★★★(慎选) |
蓝忘机角色曲 | 清冷疏离 | ★★★★☆ |
二、蛋仔玩家的特殊技巧
如果你和我一样左手挂着游戏右手拿箫,这几个游戏化练习法可能会救命:
- 把每小节乐谱当成蛋仔赛道的"音符障碍"
- 长音练习时开一局休闲派对(注意别把箫当游戏手柄砸了)
- 用游戏角色技能音效当节拍器(魏无羡吹笛那段节奏绝了)
凌晨三点实验出的魔性联动谱:把《蛋仔冲冲冲》的魔性节奏融入《醉梦前尘》前奏,意外地适合练吐音技巧——虽然室友说我吹得像"变异版电子合成音"。
2.1 实测可用的简化版乐谱
(以下为G调筒音作5的指法,数字表示孔位):
《忘羡》高潮片段:
6 5 3 2 | 3 5 6 - | 1 6 5 3 | 2 - - - ||
注:横线代表延长音,吹这段时想象蓝忘机抹额飘动的弧度
突然发现窗外的鸟叫和箫声产生了蜜汁共鸣...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陈情令效应"?
三、民乐小白的生存指南
当年民乐老师要是这么教,我也不至于把《沧海一声笑》吹成《沧海一声嚎》:
- 音准急救:手机下个调音器APP比耳朵靠谱(我的绝对音感早被蛋仔的"哇咔咔"洗没了)
- 指法黑科技:用荧光贴纸标记常用孔位,黑暗中会发光超酷(但别学我贴太多导致箫变成荧光棒)
- 即兴发挥:吹错音就说在创作"暗黑版夷陵老祖同人曲"
等等...咖啡洒在乐谱上了!不过这种随性的污渍反而让改编版《无羁》多了几分"历尽千帆"的沧桑感?艺术果然来源于意外。
3.1 常见车祸现场修复
根据《中国民族乐器常见问题手册》和我个人的血泪史:
症状 | 真实原因 | 土方解法 |
高音刺耳 | 嘴唇抖得像触电 | 含块巧克力稳定肌肉 |
低音失踪 | 气息比林黛玉还虚 | 吹前做30秒平板支撑 |
切换卡顿 | 手指打结程度堪比莫玄羽 | 用蛋仔滚鸡蛋的方式活动关节 |
天快亮了,隔壁传来敲墙抗议的节奏居然莫名契合《乱魄抄》的节拍...这算不算另类二重奏?
四、当游戏梗遇上传统乐理
发现用蛋仔岛的地形能形象理解音阶关系:
- 翻滚区=连续十六分音符
- 弹簧床=跳音技巧
- 狭窄通道=半音阶练习
试着把蓝忘机的避尘剑招轨迹转化成运舌法——"挑"式吐音和"劈"式顿音居然意外地搭调,虽然看起来像在箫管上结印。
等等,冰箱里最后罐可乐的开启声,"噗"得恰到好处...干脆即兴加入《岐山清心音》改编版,这种不完美才是同人创作的灵魂吧?
晨光透过窗帘时,箫管上凝结的水珠居然和《问灵》的泛音产生了同样的晶莹感。或许音乐和游戏一样,本质都是让不同次元的感动产生奇妙的共鸣。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