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产品搞活动词建立忠诚度
手把手教你用活动策划拴住顾客的心
巷口王大姐的包子铺最近搞了个「集章换豆浆」活动,不到半个月,早晨排队的人就从五六个变成了二十来个。这种看似简单的小活动,背后藏着让顾客离不开你的秘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像煮一锅好汤那样,慢慢熬出顾客对品牌的依赖感。
一、活动设计里的三个火候
记得去年中秋,某网红月饼店搞了个「晒团圆照抽限定礼盒」的活动,结果收到上万张家庭合影。这种能让人主动参与的玩法,才是培养忠诚度的关键。
1. 找准那份心头好
儿童教育APP「知了学堂」做过对比测试:面向3-6岁宝妈群体,单纯打折只能带来7天留存率18%,而「打卡换绘本」活动把留存率提到了43%。这说明:
- 送尿不湿折扣券不如送早教体验课
- 给现金红包不如给定制成长相册
活动类型 | 参与率 | 三个月复购率 |
直接打折 | 62% | 11% |
任务奖励 | 35% | 29% |
社群专属 | 18% | 53% |
2. 给顾客戴个小皇冠
上海某高端健身房做得绝,会员累计锻炼100次就送刻名运动手环。有个姑娘为了这个奖励,硬是从「每月去两次」变成「每周打卡三次」,还自发在朋友圈晒锻炼记录。
二、活动像谈恋爱要慢慢来
杭州有家夫妻面馆,新客首次消费送卤蛋,二次来送小菜,满五次直接升级VIP送定制碗筷。三个月时间,这条街倒闭了五家面馆,他家营业额反而涨了40%。
- 新手期:扫码关注送手机支架(成本2元)
- 成长期:消费满3次送定制帆布包
- 成熟期:推荐3位朋友送年度会员
案例:奶茶店的秘密游戏
某二线城市奶茶品牌设计了个「奶茶宠物」小程序,顾客每次消费可以喂养虚拟宠物,20杯就能解锁隐藏款。结果有个大学生组团喝了80多杯,就为收集全套宠物造型。
三、别让活动变成一次性筷子
见过太多商家做活动时热热闹闹,结束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北京某母婴店去年双十一的教训值得警惕:
失误类型 | 客户流失率 |
活动结束断崖式降温 | 41% |
奖励兑换设置障碍 | 33% |
后续关怀断层 | 57% |
现在他们学聪明了,把大型活动拆成「预热-高潮-余温」三阶段,就像火锅吃完送个冰粉,让人舒服又惦记。
四、让顾客感觉占到便宜
千万别误会,这里说的不是真金白银的优惠。成都某社区超市的招数很有意思:每月8号会员日不降价,但会给顾客发「优先挑选权」,新到的水果蔬菜让会员先挑,结果非会员转化率提升了27%。
深圳电子烟品牌做得更妙,老用户每推荐1人,就能解锁产品的新呼吸灯颜色。有个潮人小哥为了收集七色灯光,愣是拉来23个朋友购买,还在抖音上自发做起了产品测评。
五、活动后的小心思
武汉有家网红餐厅,每次活动结束会给参与者发张「遗憾卡」,写着「这次没抽中的小姐姐别灰心,主厨特意留了份试吃装」。这种操作让他们的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倍。
- 生日当天送「老板亲手写」的明信片
- 消费满额赠「绝版」产品手册
- 活动结束三天内发送专属感谢视频
杭州某服装品牌最近玩出新花样,把顾客参加活动的照片印成杂志,悄悄寄到顾客单位。前台小姑娘收到印着自己穿搭照的「时尚画报」,当场就发朋友圈炫耀,带来二十多个新客咨询。
说到底,做活动就像种花,不能光想着开花时的热闹,更要在日常松土施肥。当你把每个活动都做成连续剧,顾客自然会追着要看下一集。隔壁面包店又开始飘香了,他们的「周五盲盒面包」活动,听说这周塞了张黄金会员卡进去...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