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吧唧啦啦"到底是谁?一个老玩家的深夜碎碎念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2点23分,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第五人格公屏又有人在刷"吧唧啦啦yyds",这已经是今晚第七次看到了。我猛灌一口冰可乐,突然意识到——这游戏玩了三年,居然从来没深究过这个梗的来历。

那些年在公屏刷屏的神秘代号

记得最早看到"吧唧啦啦"是2019年夏天,当时以为是哪个主播的口头禅。直到有次排位赛,队友秒倒后突然在队伍频道发:"这把吧唧啦啦了"。好家伙,原来这还是个动词?

翻遍游戏内的角色台词和剧情文档,确认过这绝对不是官方设定。就像突然发现每天路过的巷子口有块自己从来没注意到的涂鸦,这种被排除在集体记忆外的感觉让人特别较真。

在玩家社群的蛛丝马迹

为了搞清这个梗,我干了几件特别较真的事:

  • 连续三天记录公屏聊天关键词频率
  • 翻完了2018-2020年的200多页贴吧精品帖
  • 在五个不同的战队群里装萌新提问

最后在某个凌晨三点的QQ群里,有个开服老玩家发了段语音:"你们现在这些小年轻啊...最早是某鱼主播阿茶解说比赛时,把祭司打洞的声音形容成'吧唧啦啦',后来变成秒倒的代名词了。"

术语演变时间线

2018年9月 主播阿茶首次在直播中使用拟声词
2019年3月 贴吧出现"吧唧啦队"组队帖
2020年春节 游戏内快捷消息被玩家自发改编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梗在不同段位的玩家中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殿堂局玩家用来调侃配合失误,而低阶局更多是真心实意的战术交流——有萌新真的以为这是某种高端操作术语。

当游戏梗有了自己的生命

第五人格吧唧啦啦是谁

最魔幻的是去年官方深渊比赛,解说突然脱口而出:"这个位置祭司要是能吧唧啦啦成功就有机会!"导播镜头立刻切到观众席,至少二十个灯牌同时亮起这个短语。这种民间暗号被官方半默许认可的状态,在手游圈其实相当罕见。

现在想想,这个梗能火起来确实有它的道理:

  • 发音自带魔性洗脑效果
  • 完美适配祭司打洞的物理引擎音效
  • 给秒倒这种负面操作提供了缓冲语境

上周自定义房遇到个ID叫"吧唧啦啦本啦"的玩家,开局就主动往监管者脸上送。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游戏总要有人负责快乐啊。"突然觉得,可能这就是玩家文化最生动的部分——在机制之外长出属于自己的叙事。

窗外的鸟开始叫了,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4:17。公会群里又有人发开黑邀请,这次我秒回了个"吧唧啦啦走起"。反正输赢无所谓,重要的是三年来这个梗承载的那些,关于手残却快乐的记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