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珠海青少年科技圈,编程活动越来越火。香洲区青少年宫每周六下午的「Scratch创意工坊」坐满学生,金湾图书馆的Python图形界面设计课报名要排队,就连横琴的社区活动中心都挂起了「人人都是小设计师」的横幅。
为什么图形界面设计成为必修课?
珠海市教育局去年发布的《青少年编程能力发展报告》显示,83%的编程比赛获奖作品都具备专业级界面设计。唐家湾中学的刘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做课程设计,宁可少两个功能模块,也要把按钮做得漂亮些。」
从珠海科技馆展览说开去
上个月珠海科技馆的青少年编程成果展上,拱北小学五年级团队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垃圾分类小助手」程序,用不同颜色的圆角矩形区分垃圾类别,点击时的波纹动画完全自主设计,连垃圾桶图标都是手绘扫描的。
图形界面设计的六大黄金法则
- 视觉层次法则:九洲中学编程社的作品展示墙能明显看出,获奖作品都严格遵循「重要元素放大25%」的原则
- 色彩心理学应用:香洲区编程冬令营要求所有作品必须通过WCAG 2.0对比度检测
- 操作热区理论:珠海二中开发的课间操评分系统,把常用按钮集中在拇指自然伸展区域
设计原则 | 横琴青少年作品应用实例 | ISO 9241标准符合度 |
菲茨定律 | 菜单项间距≥36像素 | 92% |
格式塔原则 | 同类功能使用相似图标 | 88% |
当理论遇上实战
上周在斗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看到孩子们用Figma设计图书馆预约系统界面。有个初二男生坚持要把确认按钮从蓝色改成黄绿色:「根据尼尔森可用性原则,主要操作按钮应该与背景形成12:1的对比度。」
珠海本地的特色教学法
前山小学的编程社团自创了「早茶式迭代法」:每周三早茶时间,学生们带着平板去茶楼,请阿公阿婆试用他们设计的界面。教导主任说这是受《用户体验要素》书中「真实场景测试」的启发。
吉大某培训机构更是把珠海渔女、日月贝等元素做成素材库。他们的学生作品里,进度条可以是浪花拍打礁石的动画,提示音能选海鸥叫声或港珠澳大桥通车汽笛。
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设计
- 有个小组把报错提示做成珠海方言表情包
- 某中学的食堂订餐系统,加载动画是蒸笼冒热气
- 珠海气象局开放API后,有个小程序用云朵移动速度表示网络延迟
窗外传来情侣路的浪涛声,电脑前的中学生正在调整按钮阴影的透明度。珠海大剧院灯光亮起的时刻,某个编程教室传来欢呼——他们的界面动效终于实现了0.2秒的延迟渐变,完全符合Material Design的运动曲线规范。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