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活动期间如何用内容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这5个关键点别忽略
九月的杭州街头,老王蹲在自家仓库门口刷手机。隔壁直播基地彻夜灯火通明,他眼看着同行们双十一预售量噌噌上涨,自己店铺的流量却像漏气的气球——明明备了50万库存,活动预热三天才卖出87单。
一、活动前:找准用户需求,打好内容地基
1. 用户画像别靠猜,数据才是硬道理
去年双十一,某母婴品牌发现凌晨3点的纸尿裤销量暴涨。深挖数据发现,30%的购买者IP地址显示在医院产科病房。后来他们专门制作《新手爸妈夜班护理指南》图文,转化率直接提升2.3倍。
数据维度 | 传统做法 | 优化方案 |
用户活跃时段 | 参考行业报告 | 埋点监测实时行为(易观分析,2023) |
内容偏好 | 根据类目推测 | AB测试图文/视频转化率(GrowingIO数据) |
2. 内容形式怎么选?先看用户注意力在哪
抖音上卖海鲜的「渔人阿烽」,把赶海过程拍成连续剧。有次直播现捞现卖,2小时清空3000斤黄鱼。这种「过程即内容」的玩法,比单纯的产品展示更有黏性。
- 短视频:适合展示产品使用场景(用户平均观看时长23秒)
- 图文测评:高客单价商品必备(转化率比视频高18%)
- 直播带货:清库存利器(退货率比图文低40%)
二、活动中:实时互动打造品牌记忆点
1. 直播别做独角戏,互动设计要跟上
李佳琦直播间有个经典套路:每次上链接前会让助理「手滑」多上库存,营造抢购氛围。某家电品牌借鉴这个思路,在洗碗机演示时故意「失手」打碎盘子,顺势引出防摔设计卖点。
2. 用户共创内容,把粉丝变代言人
完美日记曾发起「动物眼影盘仿妆大赛」,收到13万条UGC内容。他们把这些作品投放在地铁广告屏,让用户内容反哺品牌曝光,ROI比传统广告高4倍。
互动类型 | 参与率 | 内容复用率 |
话题挑战赛 | 22.7% | 38% |
产品体验官招募 | 15.3% | 62% |
三、活动后:数据复盘与品牌延续
1. 效果评估要看长尾,别被GMV蒙蔽双眼
三只松鼠有个内部指标叫「内容余温值」:衡量活动结束后30天内,自然流量中带有品牌关键词的比例。去年年货节期间,他们通过持续产出年味食谱内容,让余温值维持在活动期60%的水平。
2. 活动收官≠品牌退场
花西子去年双十二结束后,把未售完的限量礼盒拆成体验装,寄给KOC做「新春改造计划」。用户在春节期间的晒图,又为三八节活动储备了2000多条优质素材。
四、避开这3个坑,内容营销事半功倍
见过太多老板把内容部当美工队用,这里说个血泪教训:某服装品牌把春夏新品的汉服系列拍成欧美大片风,结果退货率高达47%。后来改用国风微电影形式,同样产品销量翻了三倍。
- 别把平台当货架:小红书用户要的是生活灵感,不是产品说明书
- 慎用网络热梗:某卫浴品牌玩「疯狂星期四」梗翻车,年轻群体流失29%
- 数据≠真实需求:某零食品牌发现「低卡」搜索量高,却忽略用户更关注口感(凯度消费者指数)
仓库卷帘门哗啦作响,老王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通知:刚发布的工厂溯源视频上了同城热榜。他摸出计算器按了按,转头对会计喊:「再加20台缝纫机,这次大促有戏!」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