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活动策划:藏在羽绒服背后的市场密码
周三下午三点,老张把策划部的人全喊到会议室。玻璃窗上还贴着去年双十一的销量海报,打印机吐出来的调研报告带着油墨味。"小王,你说说看,今年冬季主推款为什么定长款羽绒?"新来的实习生攥着手机支支吾吾,空调出风口的热风卷着尴尬在会议室打转。
一、市场调研就像羽绒服的充绒量
去年波司登在华北市场栽的跟头还历历在目。区域经理老李坚持要推亮银色短款,结果仓库积压了2.7万件。后来市场部调出消费者画像才发现,35-45岁女性占比68%,她们更在意保暖性而非时尚度。
决策依据 | 有调研的活动 | 没调研的活动 |
---|---|---|
销售额达成率 | 137% | 82% |
转化率 | 6.8% | 3.2% |
传播效果指数 | 89.3 | 47.6 |
1.1 藏在试衣间里的消费心理
我们在郑州旗舰店做过两周的蹲点观察,发现55%的顾客会反复触摸缝线处,28%的人会特意检查水洗标含绒量。这些细节最终促使研发部在2023秋冬款增加了可视化充绒窗口设计。
二、那些年我们踩过的调研坑
- "去年卖得好今年肯定行"——结果遇上暖冬
- 只在门店发问卷,漏了线上活跃群体
- 把天猫后台数据当万能解药
记得2021年儿童系列推广吗?策划部全员子女年龄都在3-6岁,结果产品上市后发现7-12岁家长更看重可拆卸内胆功能。这个教训让我们学会在抽样时考虑代际差异。
2.1 数据会说谎的时候
去年双十一预售数据显示紫色系点击量高,实际成交却集中在经典黑。后来发现是直播间打光导致色差,这个发现让我们现在做调研必配潘通色卡实物对照。
三、接地气的调研怎么做
- 蹲商场停车场看后备箱使用场景
- 混入宝妈群看她们怎么给孩子选冬装
- 对比抖音和小红书的穿搭话题差异
上个月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我们让调研员扮成游客,专门观察外地游客怎么搭配羽绒服。结果发现南方客人更愿意尝试撞色设计,这个发现直接影响了区域推广策略。
调研方式 | 成本 | 有效信息量 |
---|---|---|
线上问卷 | 低 | 42% |
深度访谈 | 高 | 78% |
行为观察 | 中 | 91% |
四、当大数据遇见老师傅
朝阳区分销商老周有句口头禅:"卖羽绒服得看天吃饭。"现在我们把他的二十四节气销售法做成了算法模型。去年立冬比常年晚7天,系统提前预警调整了铺货节奏。
茶水间常听见这样的对话:"哎你知道吗?95后买羽绒服先看能不能机洗""是啊,上次用户访谈有个姑娘说,洗衣机洗三次还钻绒就拉黑品牌"这些碎片信息最终催生了今年的100次机洗挑战企划。
窗外飘起今冬第一场雪,策划部又开始忙着核对各区域气候数据。隔壁桌传来咖啡机的蒸汽声,市场部的小姑娘正对着电脑整理消费者访谈视频,屏幕上定格着一位阿姨笑着说:"要像被子一样暖和才好。"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