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软件线下活动那些接地气的主题
上周末路过科技园区,看见好几栋办公楼底下都支着易拉宝,凑近一看全是某某技术沙龙、产品体验会的通知。忽然想起老张说他闺女最近总往中关村跑,说是参加了个特别有意思的编程马拉松。这让我琢磨着,现在这些软件线下活动到底都在玩什么花样?
让技术宅走出房间的聚会
要说最经典的活动类型,还得数技术交流类。上个月参加微软的开发者日,看着那些平时在GitHub上高冷的大神们,捧着咖啡跟小白耐心讲代码的样子,活像邻居家热心的IT小哥。
技术沙龙的三件套
- 主题分享:就像小区里的故事会,去年参加过的「云端架构实战」沙龙,讲师直接拿着自家公司的架构图开讲
- 圆桌讨论:记得有次区块链主题讨论,有个大学生愣是跟CTO辩了半小时共识算法
- 实战工作坊:上次跟着ThoughtWorks的工程师现场搭微服务,结束时发现隔壁大叔在笔记本贴了满屏的报错提示
活动类型 | 典型时长 | 茶水间八卦浓度 |
技术沙龙 | 3-4小时 | ★★★★☆ |
黑客马拉松 | 24-48小时 | ★★★☆☆ |
产品经理们的游乐园
上周三在望京soho撞见的场景特有意思:某办公楼下停着五颜六色的平衡车,走近才发现是家SaaS公司在做产品体验会。这种活动现在越来越会整活了,去年参加过的印象最深的是个「吐槽大会」——用户当面给产品挑刺,团队现场改需求。
让用户当主角的玩法
- 原型测试会:见过最绝的是某教育软件公司,直接把小学生请来当体验官
- 需求共创工作坊:有次看到参与者用乐高搭产品功能模块,比产品经理画的思维导图还直观
- 用户故事分享:上次听了个外卖骑手讲他手机里的接单APP,比什么用户画像都生动
跨界混搭的新鲜事
最近发现个有趣趋势,好多软件活动开始「不务正业」。去年参加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居然看到做工业软件的和奶茶连锁品牌在讨论智慧门店,这场面就像看到程序员和画家在切磋技艺。
跨界类型 | 典型案例 | 意外收获指数 |
科技+文创 | Adobe创意市集 | ★★★★★ |
企业软件+零售 | 用友&711数字化沙龙 | ★★★★☆ |
让代码落地生根的活动
有次在清华科技园看到个特别温暖的活动——开源社区见面会。那些在GitHub上只有ID的神秘贡献者,原来就是隔壁工位的程序员老王。看着他们手把手教大学生改开源项目的样子,忽然觉得代码都有了温度。
- 社区代码诊所:见过最萌的场面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的编程作业来求助
- 开源故事会:听Apache基金会的老外讲中文项目经历,比相声还有趣
- 结对编程角:上次看到两个中学生和资深工程师共用一个键盘,画面莫名和谐
看着咖啡馆里对着电脑激烈讨论的年轻人,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中关村攒机的日子。技术永远在变,但面对面交流时那种眼睛发亮的状态,倒是从来没变过。下次路过科技园区,不妨留意一下海报栏,说不定就有惊喜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