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贵州三都,蝉鸣声里飘来阵阵芦笙,寨子里正在准备一场热闹的婚礼。水族姑娘阿梅坐在竹楼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母亲给她准备的马尾绣嫁衣。这场传承千年的婚礼仪式,就像寨子门口的老榕树,把根深深扎进了水族人的生活里。
一、婚礼前的准备讲究
水族婚礼从提亲到迎娶要经历九道酒的考验,就像咱们城里人说的"九九八十一难"。男方家得先找寨子里最会说话的"双媒人",这两个媒人必须得是儿女双全、夫妻和睦的。
- 提亲礼必备三样:糯米酒、红糖块、银项圈
- 女方家回礼讲究"见青",要带新鲜茶叶和竹笋
- 订亲时要交换八字帖,用红纸包着放在米缸里三天
1. 绣嫁衣的门道
姑娘们会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嫁衣,我见过最讲究的新娘子,在袖口绣了99只蝴蝶,说是象征长长久久。马尾绣的丝线得用真正的马尾毛,现在整个三都县会这门手艺的老人不超过20位。
2. 酿喜酒的讲究
婚礼用的九阡酒必须用本地红糯米,发酵时要放进去7种草药。去年我去水各寨参加婚礼,主人家地窖里存了整整三大缸,说是她奶奶出嫁那年酿的。
二、婚礼当天的重头戏
接亲队伍天不亮就要出发,最前头的小伙子扛着竹制的万字格,这东西看着像鸟笼,其实是给新娘挡煞的。去年我在中和镇见过,做得有两米高,上面还挂着红辣椒和彩蛋。
环节 | 男方准备 | 女方准备 | 数据来源 |
拦门酒 | 12碗米酒 | 竹竿拦门 | 《水族民俗志》P112 |
换八字 | 红绸包裹 | 银质命盒 | 三都县档案馆 |
哭嫁 | -- | 七姊妹陪哭 | 非遗传承人韦大娘口述 |
1. 进门前的较量
女方家门口要摆十二道拦门酒,每碗酒都有说法。去年我在廷牌镇见过最厉害的伴郎,连喝十二碗还能站着进门的。现在年轻人机灵,都带着解酒药,但老人家说这样不诚心。
2. 新娘出门的时辰
必须选在寅时(凌晨3-5点),要由舅舅背着出门。路上得打红伞,说是防着山里的野鬼。我见过最远的新娘,婆家隔着三个山头,接亲队伍举着火把走夜路,那场面跟火龙似的。
三、婚宴上的老规矩
主桌要摆鱼包韭菜,这道菜看着简单,做起来要三天功夫。鱼得是稻田养的鲤鱼,韭菜要选第三茬的。去年我在水龙乡吃过最地道的,鱼肚子里还塞着糯米和茶油。
- 头道菜:清蒸稻花鱼(年年有余)
- 压轴菜:腊肉拼盘(九层三线肉)
- 必备点心:紫色糯米饭(用枫叶染的)
1. 敬酒的顺序
先从女方家的舅爷开始敬,酒杯要举过头顶。我见过最较真的老人家,新郎敬酒时手抖洒了点,非要重敬三次。现在年轻人改用一次性小杯,但老人们还是认土陶碗。
2>唱酒歌的规矩
晚上要摆长桌宴,寨子里的歌师会来对唱。去年我在塘州乡录到一段古调,75岁的潘大爷唱了整整两小时没重样。现在年轻人都用手机录下来,说是要当传家宝。
月亮爬上吊脚楼的时候,新娘开始给婆家人挑新水,这桶水要洒在堂屋门口才算礼成。寨子里的狗叫声渐渐轻了,火塘里的炭火还红彤彤地亮着,新的故事就在这忽明忽暗的火光里悄悄开始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