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专题页命名里的那些坑:避开这些词,用户才不会扭头就跑
上个月帮某连锁餐饮做活动页面时,他们的策划小姑娘兴冲冲拿着"全城疯抢,错过再等三年"的标题来找我。结果你猜怎么着?上线三天点击量还没隔壁老王卖茶叶蛋的横幅高。这事儿让我想起前年尼尔森 Norman Group的报告里说的:87%的用户会因为标题产生负面联想直接关闭网页。
这些雷区你踩过几个?
1. 文化禁忌要绕道走
去年清明节某景区搞踏青活动,文案小哥用了"坟头蹦迪欢乐多"这种标题,当天就被投诉下架。注意这些容易触雷的词汇:
- 涉及民族、宗教的敏感词(如回民餐厅慎用"猪肉狂欢节")
- 数字忌讳(4层不叫"四层"改"跃层",18不标实际楼层号)
- 颜色隐喻(金融类活动少用绿色,婚庆避开白色主视觉)
错误案例 | 优化方案 | 数据来源 |
---|---|---|
"单身狗福利日" | "独享时光特惠" | 2023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
"老板跑路大清仓" | "品牌焕新特卖" | 天猫2022大促数据报告 |
2. 别让品牌人设崩了
见过最离谱的是某高端珠宝品牌用"白菜价甩卖"做周年庆标题,老客户看到直接取关。记住这些原则:
- 奢侈品牌慎用"拼团""砍价"等电商词汇
- 教育机构避免"速成""包过"等承诺性表述
- 医疗健康类禁用"神医""祖传"等夸张用语
3. 这些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有次给健身房写"不瘦就死"的挑战赛标题,吓得会员集体退卡。注意这些危险词:
- 死亡相关:诀别、终结、最后一波
- 损失暗示:亏本、跳楼价、倒计时
- 强制语气:必须参加、不得不看
4. 说人话,别当谜语人
某手机品牌把新品发布会写成"星辰大海的相遇",结果粉丝都以为是航天联名款。记住:
- 不用生僻字(饕餮、蹀躞这种词留着写书法吧)
- 英文缩写要谨慎(95后也未必知道FYI什么意思)
- 时间表述要明确(别说"金秋时节",直接写10月1日-7日)
5. 吹牛要上税,夸张会翻车
某网红餐厅的"史上最强折扣"活动,被扒出去年同期的优惠力度更大。慎用这些词:
- 绝对化用语:全网最低、100%有效
- 无法验证的承诺:年轻十岁、智商翻倍
- 地域范围模糊:全城、全网、全宇宙
6. 专业术语别乱飞
上次帮母婴品牌做活动,产品经理非要加"CLO值提升方案"这种标题,新手妈妈看得一头雾水。要避免:
- 行业黑话(GMV、UV这种指标放后台就好)
- 技术名词(区块链、元宇宙别乱蹭)
- 政策文件用语("供给侧改革特惠"这种鬼才看得懂)
7. 地域特色是把双刃剑
某北方火锅店在深圳分店推"老北京土炕涮肉节",南方人看着"土炕"俩字就没了食欲。注意:
- 方言慎用(魔都、妖都这类别称未必讨喜)
- 地域刻板印象(内蒙古不等于烤全羊)
- 气候相关表述("火热"在海南和哈尔滨是两种感受)
8. 时间表述要精确到秒
见过最坑的是某预售活动写"限时三天"却不写具体日期,客户从1号等到3号发现活动5号才开始。记住:
- 避免"即将结束""马上涨价"等模糊表述
- 节庆活动提前注明农历/公历
- 跨时区活动要标注具体时区
上周路过地铁站,看到新开的奶茶店挂着"老板娘跑了,全场五折"的横幅,排队的人倒是挺多。不过要我说啊,这种抖机灵的标题就像走钢丝,搞不好哪天就摔个鼻青脸肿。毕竟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划,可能就再也不回来了。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