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打针后如何科学护理?这些细节别马虎
上周陪邻居李姐去医院打胰岛素,看她刚出诊室就用手揉针眼,急得我赶紧拦住。咱们普通人打完针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真可能让细菌钻了空子。今天就结合三甲医院护士长的指导手册,和大家唠唠注射后的正确护理方法。
一、黄金24小时护理手册
刚打完针那会,皮肤就像开了扇临时小门。根据2023年《医疗护理操作规范》,75%的注射感染都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咱们可得把好这三道关。
1. 针眼处的"三重防护"
- 棉签按压有讲究:别像盖章似的一按了事,要保持垂直按压3分钟。上次社区义诊,张医生特意用模型演示——斜着按容易把表皮搓破
- 酒精棉片别复用:见过有人把擦过瓶盖的棉片又按在针口上,这相当于给细菌开专车
- 创可贴要透气:药剂科王主任提醒,那种亮晶晶的防水贴最多贴2小时,否则汗液泡着反而容易滋生细菌
2. 日常清洁四步法
记得表妹第一次自己打生长激素时,紧张得用碘伏擦了三遍。其实根据WHO的《安全注射指南》,过度消毒反而破坏皮肤屏障:
- 流动温水洗手至少20秒(哼完生日歌的时间)
- 用干净毛巾轻蘸而非擦拭
- 沐浴时避开注射部位(给娃洗澡的宝妈可以准备防水臂套)
- 发现渗液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护理方式 | 正确做法 | 常见错误 | 数据来源 |
---|---|---|---|
消毒范围 | 直径5cm螺旋式外扩 | 来回涂抹同一区域 | 《临床护理实践》2022 |
敷料更换 | 每日1次或浸湿即换 | 等到发痒才更换 | CDC感染控制报告 |
接触禁忌 | 保持2cm安全距离 | 直接触碰针眼 | 中华护理学会指南 |
二、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门诊经常遇到患者疑惑:"我都按规范操作了,怎么还红肿?"细问才知道他们犯了这些隐蔽错误:
1. 药物保存不当惹的祸
胰岛素笔开封后要放阴凉处,上次见刘大爷把药揣在贴身的棉袄内袋,体温都把药液变成细菌培养基了。还有年轻妈妈把生长激素和酸奶放一起,冰箱拿进拿出导致药物变性。
2. 运动过量的隐患
健身房王教练打完疫苗当天照常举铁,结果针眼周围肿得像小山包。运动时血流加速,刚闭合的微血管又被冲开,这种情况可以试试冷敷袋间断冰敷。
三、特殊情况应对指南
遇到这些状况先别慌,社区护士小周教过应急处理口诀:"一观二摸三比对,及时问医不迟疑"。
- 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并伴寒战,可能不是普通反应
- 异常硬结:触摸有波动感的肿块要警惕脓肿形成
- 蔓延红疹:红斑超出注射部位3指宽度需就医
记得上个月帮老丈人记录注射日记,把每次的护理细节、身体反应都记在台历上。现在他的血糖控制得稳当,针口也从没发炎过。说到底,护理这事儿就跟养花似的,天天费心照料才能等来花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