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仔派对自己动手做鹿皮皮肤,我折腾了三天终于搞明白了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把颜料甩到键盘上,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游戏里的"鹿皮皮肤"诅咒了。事情是这样的——上周看到朋友穿着限量版鹿皮皮肤在游戏里嘚瑟,我这个手工爱好者当场就立下flag:"给我三天,我自己搓一个!"结果真动手才发现,这玩意儿比想象中复杂十倍...
一、先搞懂游戏皮肤的制作逻辑
瘫在椅子上啃第三包薯片时突然开窍:得先明白游戏皮肤到底是个啥。翻遍开发者文档才发现,蛋仔派对的皮肤系统其实像三层夹心饼干:
- 基础层:决定皮肤轮廓的3D模型(这个我们改不了)
- 材质层:控制反光/粗糙度的"皮肤质感"
- 贴图层:就是我们能折腾的"彩色包装纸"
突然想起去年选修的数码绘画课,教授说过:"游戏贴图像给玩偶穿紧身衣,所有接缝都得严丝合缝。"当时在课上打瞌睡的我,现在恨不得穿越回去扇自己两巴掌。
二、准备这些工具才能开工
翻箱倒柜凑齐的家伙事儿:
硬件 | 软件 | 耗材 |
数位板(鼠标也行) | Photoshop | 鹿皮纹理素材包 |
能跑游戏的电脑 | Blender(查看模型用) | 色轮参考图 |
特别说下这个鹿皮纹理素材,我最初天真的用百度图片搜的素材直接贴,结果在游戏里看起来像长了癞痢的麋鹿。后来在《数字材质制作指南》里找到专业素材库,才发现真鹿皮的纹理是有方向性流动感的。
三、实操中最要命的五个坎
1. UV拆解就像玩立体拼图
当我把官方模板导入PS时,那些扭曲的色块让我想起被几何作业支配的恐惧。后来发现个小技巧:用Blender打开模型时同时显示UV和3D视图,终于搞明白蛋仔的耳朵纹理为什么要画成奇怪的扇形。
2. 颜色过渡的玄学
凌晨四点盯着色轮发呆时突然顿悟:真实的鹿皮不是单一棕色,而是:
- 脊背处偏灰白
- 关节处带点橙调
- 腹部有细微的紫色反光
参考《动物解剖学彩色图谱》做了个渐变映射图层,效果突然就生动起来了。
3. 该死的接缝处理
测试时发现后背有条明显的分界线,活像被外科医生缝过。后来发现要在PS里把贴图左右各溢出15像素,导出时游戏引擎会自动混合边缘。这个冷知识花了我整整八小时才从论坛考古出来...
4. 质感参数调教
金属度和粗糙度这两个参数简直魔鬼:
参数组合 | 效果 |
金属度0.3+粗糙度0.7 | 像刷了清漆的塑料鹿 |
金属度0.1+粗糙度0.9 | 终于像晒过太阳的真鹿皮了 |
5. 游戏里的灯光陷阱
在编辑界面看着完美的皮肤,进游戏后在某些场景居然泛着诡异的蓝光。后来发现要准备三套环境光测试图:雪地、夜晚和室内,这个经验差点让我的肝报废。
四、私藏的几个提升质感技巧
咖啡因作用下偶然发现的邪道方法:
- 用噪点笔刷在受光面轻扫,模拟鹿毛的光晕效应
- 在AO(环境光遮蔽)通道手动加深腹部阴影
- 给蹄子部位加0.05的金属度,会有潮湿角质层的错觉
最绝的是有次手抖把纹理旋转了15度,反而创造出动态奔跑时的毛发流动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美丽的意外"。
窗外鸟都开始叫了,保存完最后一个版本,看着游戏里那只在晨光中皮毛闪动的蛋仔,突然觉得键盘上的颜料渍都变成了荣誉勋章。朋友发消息问要不要组队时,我甩过去一张皮肤截图:"等着,姐自己会造鹿!"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