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做蛋仔派对到底简不简单?一个手残党的真实体验报告
凌晨1:23,我第3次把面糊甩到围裙上的时候,突然想起朋友那句"熊猫做蛋仔派对超简单的啦",现在特别想把她从被窝里拖出来对峙。作为一个连煎蛋都能做成炭烧艺术的人,这次挑战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眼睛会了手没会"。
一、准备材料就像在玩收集游戏
超市货架前转悠了半小时,购物车里的东西越来越离谱——本来只要买低筋面粉,结果顺带拿了熊猫饼干模具、黑芝麻酱和两包干脆面(别问为什么,深夜购物车有自己的想法)。回家清点才发现漏了最重要的泡打粉,只能穿着睡衣再跑一趟便利店。
- 基础材料:低筋面粉140g、鸡蛋2个、牛奶100ml、白砂糖60g
- 熊猫特供:竹炭粉5g、可可粉10g、白巧克力币
- 翻车备胎:现成蛋仔预拌粉(藏在柜子最里面)
1.1 关于面粉的冷知识
粮油店老板听说我要做蛋仔,边装面粉边念叨:"现在小姑娘都用自发粉了,你这低筋的得加泡打粉..."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8.5%以下,确实需要膨松剂帮忙,而自发粉已经混好了膨松剂。这种生活小窍根本没人提前告诉你啊!
二、和面糊搏斗的45分钟
按照网红食谱的步骤,本应该5分钟搞定面糊,但我的操作过程像是慢动作回放:
理想情况 | 我的实况 |
优雅地搅拌至无颗粒 | 面粉结块卡在打蛋器里甩得到处都是 |
顺滑的奶茶状面糊 | 时而像水泥时而像淘米水 |
轻松分成原味/可可/竹炭三份 | 竹炭粉沾满手指像刚挖完煤 |
最崩溃的是调色环节,竹炭面糊加多了像沥青,加少了像灰指甲...最后干脆自暴自弃混成了水泥灰,安慰自己这是高级莫兰迪色系。
2.1 那些食谱不会告诉你的细节
- 鸡蛋必须室温的,冰箱刚拿出来的会结油膜
- 牛奶要分三次加,否则面糊会有小疙瘩
- 搅拌必须Z字形划,画圈会起筋(虽然我也不知道"起筋"到底是什么鬼)
三、模具使用堪比杂技表演
新买的熊猫模具刚到货时:"哇这也太可爱了吧!"
第一次使用后:"这破铁疙瘩根本打不开!"
前三个蛋仔的造型非常抽象:
- 第一只因为没刷油,变成熊猫化石
- 第二只面糊倒太多,膨胀成愤怒的熊猫气球
- 第三只开模太早,变成融化熊猫雪糕
直到第五锅才掌握诀窍:
- 模具预热要够久,滴水面珠会跳舞的程度
- 倒面糊要快准狠,7分满立刻合盖
- 翻面烤制时要像转烤肠那样匀速滚动
四、装饰环节的大型失控现场
白巧克力隔水融化时不小心进了水,直接变成了豆腐渣。用裱花袋画熊猫耳朵,挤出来的线条像被狗啃过。最后改用牙签蘸巧克力画,结果发现:
- 蛋仔表面有油就挂不住巧克力
- 巧克力太稠画不开,太稀又到处流
- 黑芝麻当眼睛总是不对称,像在翻白眼
闺蜜发消息问进展时,我拍了张最像样的作品过去。她回复:"这是...被雷劈过的熊猫?"
五、关于简单程度的终极结论
凌晨3:41,看着最终成品——12只形态各异的"熊猫",突然明白所谓"简单"是相对的:
- 对烘焙老手来说,确实比翻糖蛋糕简单
- 对手残党而言,可能比高数题还难
- 最关键的是工具要趁手,我那9.9包邮的模具就该背锅
冰箱里剩下的面糊决定明天做成普通蛋仔,至于那些熊猫造型的...嗯,淋上炼乳应该没人看得出来。厨房飘着焦糖和懊悔的味道,手机备忘录里多了一条:"下次直接买现成的熊猫馒头。"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