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深圳航空最近推出的「暑期出行礼遇」活动,上线首周就吸引了超过10万用户参与。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营销爆款背后藏着47次用户体验测试迭代。从按钮颜色到文案语气,每个细节都经过上百位真实用户的「火眼金睛」。
用户体验测试为什么成为航空公司的胜负手
在深圳宝安机场的候机厅里,我遇到正在用手机办理值机的张女士。她边操作边嘀咕:「上次选餐食的入口藏得太深,差点错过截止时间。」这种用户碎碎念,正是深航产品团队最重视的原始需求。
传统用户调研 | 用户体验测试 |
问卷回收率≤15% | 行为数据捕捉率100% |
主观意愿表达 | 无意识行为记录 |
3个月出结果 | 实时数据看板 |
深航的「三阶测试法」
他们的产品总监王磊跟我透露,团队把测试拆解成三个阶段:
- 概念验证期:用纸质原型让旅客「找茬」
- 功能打磨期:A/B测试不同交互方案
- 上线观察期:监测页面热力图和跳出率
那些改出来的爆款功能
去年改版的机上娱乐系统就是个典型例子。初期测试时,58%的旅客找不到儿童节目专区。团队做了三个调整:
- 把「儿童模式」按钮从第3屏移到首页
- 增加长按音量键唤醒功能
- 用不同色块区分内容分级
结果儿童节目点击量直接翻了3倍,连带儿童餐预订量也上涨了120%。
你可能不知道的测试神器
深航测试间里有台眼动仪设备,能捕捉旅客0.3秒内的视觉焦点。正是靠这个,他们发现多数人会自动忽略右下角15%区域,于是把「紧急出口说明」调整到左侧显示。
优化前 | 优化后 |
表单填写率62% | 填写率89% |
平均完成时间3.2分钟 | 1.8分钟 |
客服咨询量日均200+ | 降至47次 |
测试中的「坑」与「桥」
不过测试也不是万能的。有次改版会员等级页面,测试数据明明显示好评率81%,上线后却引发大量投诉。后来发现是测试对象出了问题——参与测试的商务舱旅客和实际使用的经济舱用户,需求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
他们的补救方案很聪明
- 立即上线灰度发布功能
- 给不同舱位用户推送定制界面
- 设置24小时反馈绿色通道
未来已来的测试技术
最近深航在测试VR选座系统,戴上设备就能360°查看机舱实景。但测试中发现个有趣现象:40岁以上的旅客更倾向平面示意图,年轻人则喜欢沉浸式体验。你看,用户体验永远比技术参数更真实。
下次打开深圳航空APP时,不妨留意下底部导航栏——那个不起眼的「行程助手」图标,至少经历过20版设计方案。从最初的全功能入口到现在的智能推送,每次改变背后都是数百小时的用户观察记录。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客户满意度能连续三年位居行业前三的秘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