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仔派对遇上高达:一场自定义鱼种的狂欢到底有多离谱?
凌晨2点37分,我第18次重画机械鱼鳍的关节结构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疯了——谁能想到在《蛋仔派对》里还原一台水战型扎古,需要对着鱼类图鉴和《机动战士MSV设定集》交叉考证?
一、当沙雕游戏开始较真
事情起源于上周三的深夜车队,队友阿凯突然在语音里嚎叫:"快看我新养的机械锦鲤!"然后我们眼睁睁看着一条闪着金属光泽的、装着火箭推进器的怪鱼撞飞了三个玩家。那一刻我突然顿悟:《蛋仔派对》的"自定义鱼种"功能根本是披着休闲外衣的硬核创作工具。
目前游戏里最离谱的几类创作:
- 机甲派:从元祖高达到EVA初号机,甚至有人做出了会变形的麦克瑞一号
- 克苏鲁派:带着荧光触手的深海怪鱼,游动时会掉san值的那种
- 实用派:自带螺旋桨的快递鱼、能发射爱心气泡的求偶鱼
1.1 那些令人窒息的参数系统
游戏提供的编辑界面看似简单,实则藏着魔鬼细节。比如"鱼尾摆动幅度"这个参数,调至70%是优雅的锦鲤,调到120%直接变成抽搐的电动棒。更可怕的是物理引擎——上周试图给鱼加装浮游炮,结果每次转向都会因为配重失衡表演360度滚筒旋转。
致命参数 | 新手常见翻车现场 |
鳞片反光值 | 超过85%会变成行走的闪光弹 |
脊椎柔韧性 | 调太高会让鱼像被抽掉骨头的鳗鱼 |
推进器数量 | 超过3个必定导致鱼头犁地 |
二、从入门到入土的硬核之路
经过72小时不眠不休的研究(期间叫了6次外卖,被室友当成可疑分子),我整理出这份血泪指南。先说结论:想做出能看的机甲鱼,你得同时掌握三样技能:
- 基础鱼类解剖学(不然尾巴会接反)
- 机甲结构常识(喷口方向装反的惨剧太多了)
- 电子厂焊接技术(别问,问就是尝试给鱼身加LED灯带的后果)
2.1 那些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的玄学
凌晨4点的创作社区永远最热闹。来自广东的"水产批发王"分享了他的秘技:"想让机械鱼游得自然,得先观察菜市场鲫鱼怎么摆尾"。而北京某高校机械系学生则发现,把推进器安装在鱼鳃位置,能完美复现吉翁系水用MS的滑行姿态。
最邪门的是重庆玩家"红油锅底"的发现:当鱼身长度超过2.7米时,系统会偷偷降低碰撞体积精度——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完美复刻ν高达在水下总会卡进墙里。
三、一场赛博生物学实验
在连续炸掉三个鱼缸(游戏内的)后,我逐渐理解了这个系统的可怕之处。它本质上是个简化版的生物机甲模拟器,每个参数背后都是真实物理规则的映射:
- 鳞片密度影响转向惯性
- 鱼嘴开合度决定水流阻力
- 甚至鱼眼间距都会影响第三人称视角
最让我头皮发麻的是上周四的更新日志:"修复了机械鱼在低温环境下润滑油凝固的bug"——这游戏到底模拟了多少细节?难怪有人做出了会根据水温变色的记忆金属鱼鳞。
3.1 当代达芬奇们的战争
现在游戏里已经形成了奇怪的鄙视链:
- 用原始编辑器做写实鱼种的
- 靠参数微调搞抽象艺术的
- 直接拆包改贴图的硬核派(虽然容易被封号)
昨晚亲眼目睹两个玩家因为"夏亚专用鲤鱼该用70%还是75%红色饱和度"吵到系统自动禁言。更荒谬的是,他们争论时引用的居然是《MS-06系涂装规范》和《日本锦鲤品鉴标准》的交叉论证。
四、当想象力撞上物理引擎
现在我的水战型扎古还差最后12%完成度——主要是头部火神炮的动画始终调不自然。窗外鸟叫提醒我又熬了个通宵,但想到待会测试新做的光束鱼叉炮,突然觉得还能再战三小时。毕竟,在这个连鱼都能装浮游炮的世界里,谁还甘心只养普通金鱼呢?
(后记:刚收到系统邮件警告,因"鱼类战斗值超标"被限制进入休闲鱼池。看来得重新研究怎么把米加粒子炮伪装成无害的吐泡泡功能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