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主要参与人群到底是谁?带你一探究竟
最近小区里新开了家健身房,每天早晚总能看到不同面孔进进出出。有挎着帆布包的大学生哼着歌刷卡进门,也有拎着保温杯的大爷在跑步机上快走。这让我突然好奇:不同活动的参与者,到底都是哪些人呢?
一、线下活动的常客们
周二的社区中心总是格外热闹,透过落地窗能看到十几位阿姨在跳广场舞。她们大多50-65岁,手腕上戴着子女买的运动手环,跳完舞还要在微信群里发打卡照片。据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些「广场舞骨干」平均每周参加4次以上集体活动。
1. 晨练大军的时间表
- 6:00-7:30:公园里打太极的退休教师
- 7:45-8:30:送完孩子上学的主妇们相约健走
- 8:45-9:30:刚买完菜的大爷们在树荫下下象棋
活动类型 | 主要人群 | 年龄集中段 | 参与频次 |
社区健身 | 退休人员 | 55-70岁 | 日均1.2小时 |
亲子活动 | 年轻父母 | 28-35岁 | 每周2.3次 |
数据来源:2023年《中国城市居民活动参与白皮书》 |
二、线上活动的隐形参与者
晚上十点的地铁上,总能看到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的上班族。他们可能是某读书会的「潜水会员」,也可能是知识付费平台的「年卡用户」。这类参与者有个特点:活跃时段集中在21:00-23:00,正好是通勤后的「黄金三小时」。
2. 虚拟世界的社交图谱
- 游戏公会里30%成员是大学生
- 在线课程70%购买者来自二三线城市
- 凌晨的直播观众有15%是海外时差党
三、特殊场景里的活跃分子
上周参加了个宠物领养活动,发现参与者清一色是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工作人员悄悄告诉我,她们中有三分之二家里已经养着猫狗,来这儿纯粹是「云吸宠」。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科技展会,满眼都是穿格子衫的程序员。
场景类型 | 标志性人群 | 行为特征 |
公益活动 | 大学生/全职妈妈 | 拍照发朋友圈占比83% |
行业展会 | 从业者/投资人 | 平均交换17张名片 |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24场景活动研究报告》 |
路过小区广场时,看到新来的健身教练正在教大妈们用运动APP。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广场舞音乐混着年轻人的笑声,这大概就是活动最动人的模样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