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你世界小迷种身份」的那些事儿
凌晨两点半,咖啡已经凉了,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突然想起昨天表弟问我:"哥,迷你世界里的小迷种到底是啥?"我当时随口应付了几句,现在想想,这问题还挺有意思的。干脆爬起来查资料,把这事儿捋清楚。
一、小迷种身份到底是什么?
先说最基本的,小迷种这个词在《迷你世界》里其实是个民间说法。官方没明确给过定义,但玩家圈子里都这么叫。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特别痴迷《迷你世界》、把游戏当生活重要部分的玩家。
我翻了好多论坛帖子,发现小迷种们通常有这些特征:
- 游戏时长动不动就上千小时
- 能背出所有方块的特性和合成公式
- 在游戏里建过至少三个"家",还总嫌不够完美
- 现实中和人聊天,三句话不离迷你世界
二、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小迷种?
去年有个大学生在贴吧发了个自测表,后来被转疯了。我稍微整理了下,还挺准的:
行为 | 普通玩家 | 小迷种 |
看到现实中的方块物体 | 觉得挺有趣 | 下意识想右键采集 |
遇到游戏更新 | 等有空再玩 | 请假也要第一时间体验 |
游戏好友 | 几个固定队友 | 整个好友列表都是迷你玩家 |
要是符合右边那栏的情况占多数,那...恭喜你,基本算是个小迷种了。
2.1 小迷种的日常状态
我采访了几个自称小迷种的玩家,他们的日常是这样的:
- 早上刷牙时在想今天要建什么建筑
- 上课/上班偷偷在笔记本上画设计图
- 吃饭时必看迷你世界直播
- 睡前必须登录游戏看一眼才踏实
有个高二的玩家跟我说,他甚至在月考作文里用迷你世界的红石电路比喻人际关系,把阅卷老师看懵了。
三、为什么会有小迷种现象?
这事儿得从游戏设计说起。《迷你世界》的这几个特性特别容易让人上头:
- 超低的入门门槛:三岁小孩都能玩明白基本操作
- 无限的创造可能:从茅草屋到计算机都能造
- 强烈的社交属性:玩着玩着就交到一堆朋友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流状态",就是完全沉浸在某个活动中的感觉。《迷你世界》特别容易让人进入这种状态,一不留神就玩到天亮。
3.1 那些疯狂的小迷种行为
贴吧里记载过几个经典案例:
- 有人用三个月时间在游戏里1:1还原了自己学校
- 情侣因为对方拆了自己建的房子而分手
- 小学生把零花钱全买皮肤,结果吃了一个月泡面
最绝的是去年有个玩家,在游戏里造了个能实际运行的8位计算机,还真的能跑简单程序。这哥们后来被扒出来是某985计算机系的...
四、小迷种圈子的江湖规矩
混这个圈子久了,发现他们有些不成文的规矩:
- 不要随便动别人的建筑,这是死罪
- 借东西要还,哪怕只是个土块
- 见到萌新要主动带,但别指手画脚
- 重大更新当天要集体上线
违反这些规矩的,轻则被挂论坛,重则被整个圈子拉黑。有个玩家跟我说,他曾经不小心拆了别人的红石装置,结果被追杀了整整两周。
4.1 小迷种的黑话词典
刚入坑可能会被他们的黑话搞晕,整理几个常见的:
黑话 | 意思 |
挖个坟 | 去很久没玩的存档看看 |
肝帝 | 连续玩游戏超过12小时的人 |
炸妈服 | 特别卡的服务器 |
有个特别逗,他们把游戏崩溃叫"迷你笑了",因为崩溃时角色会保持微笑表情...
五、当小迷种是好事吗?
这事儿得辩证着看。好的一面:
- 培养创造力和耐心
- 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 有些玩家因此学了编程和建筑设计
但问题也不少:
- 容易沉迷影响现实生活
- 在游戏里花钱如流水
- 有些玩家分不清游戏和现实
我认识个大学生,因为沉迷建房子挂了三科。后来他把游戏里的建筑知识用到专业课,反而拿了奖学金。所以说关键还是度。
窗外天都快亮了,咖啡杯里落了个小飞虫。突然想起表弟的游戏ID好像就叫"专业小迷种",这小子...得找时间跟他好好聊聊。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