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活动策划:如何让好活动自己长出腿跑起来
上个月老张在茶水间拉住我,愁眉苦脸地说他策划的《王者荣耀》水友赛才办到第三期就没人参加了。看着办公室里新到的升降桌,我突然意识到,要让虎牙的活动像办公室这把椅子一样能调节高度,得先给它装上"关节"。
一、活动不是烟花秀
去年夏天虎牙的"电竞狂欢月"就像过年放烟花,28天烧掉600万预算,结束后连个火星都没剩下。对比今年《英雄联盟》十周年专题活动,三个月过去还在产生UGC内容,秘密就藏在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齿轮里:
对比项 | 烟花式活动 | 永动机活动 | 数据来源 |
---|---|---|---|
用户留存率 | 首周60%→第四周8% | 首月55%→第三月48% | QuestMobile 2023Q2报告 |
内容二次传播 | 官方产出占比92% | 用户UGC占比67% | 虎牙内部运营月报 |
1.1 给活动装个进度条
你看游戏里的任务进度条为什么让人停不下来?虎牙《永劫无间》全民赛就用了这个原理:
- 青铜→白银阶段:每天登录送限定表情包
- 黄金段位解锁:专属击杀特效使用权
- 钻石成就奖励:线下总决赛VIP席位
这个设计让用户留存率比传统活动提升41%(数据来源:虎牙大数据中心)。就像小区门口的煎饼摊,王师傅会记住熟客"不要香菜多放辣",这种被记住的感觉才是粘性密码。
二、让用户成为策划组成员
去年双十一我们搞了个"策划权拍卖",把活动命名权交给打赏榜前三的用户。没想到获得命名权的"火锅少女"自掏腰包在五个粉丝群发红包拉票,这个原本预计50万人参与的活动最终触达210万用户。
2.1 建立用户成长生态
参考游戏公会的升级体系,我们给深度用户设计了四阶身份标签:
- 见习策划(累计参与3次活动)
- 活动参谋(提出2个被采纳建议)
- 项目监理(监督活动执行过程)
- 荣誉制作人(冠名年度活动)
这个体系上线后,用户建议采纳量从每月17条暴涨至263条(数据来源:虎牙UGC运营组2023年报)。就像小区业主委员会,真正参与管理的人最舍不得离开。
三、给活动装上备用电池
看过超市的应急照明灯吗?好活动也该有这种断电自启的机制。我们为每个活动设计了三套应急预案:
风险类型 | 应对方案 | 启动条件 |
---|---|---|
参与度滑坡 | 激活"沉睡用户唤醒池" | 连续3天新增<基准值50% |
内容同质化 | 启动UGC创作激励计划 | 原创内容占比<30% |
这个机制在《和平精英》周年庆期间成功激活了12万沉睡用户,相当于给活动续了半条命(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23移动直播白皮书》)。
3.1 制造内容裂变因子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用户自发创建的《云顶之弈》阵容搭配百科,词条数已经超过官方攻略。我们顺势推出"知识众筹"计划,把优质UGC内容打包成赛事解说素材库,反过来又催生出更多创作。
这就好比菜市场的香菜摊位,开始只是大妈们互相分享种菜心得,后来发展成自发的"香菜爱好者俱乐部"。当用户发现自己的创意真的能变成官方内容时,那种参与感比任何奖励都来得实在。
四、给活动办张健身卡
去年给《DOTA2》国际邀请赛做预热时,我们尝试了"赛事健身计划":
- 每日预测赛事结果积累"脑力值"
- 参与战术讨论获取"经验卡"
- 连续签到解锁限定战队语音包
这个设计让预热期的用户停留时长提升到平均47分钟,是常规活动的2.3倍(数据来源:易观千帆2023年8月数据)。就像健身房常客总惦记着打卡,用户也开始主动"锻炼"自己的活动参与度。
窗外飘来咖啡香,程序员小哥又在测试新的弹幕特效。看着后台不断跳动的用户数据,突然觉得可持续的活动就像老火靓汤,需要的不是猛火快炒,而是慢慢煨出滋味。下次团建,或许可以试试让用户来设计聚餐菜单?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