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古天乐早年旧照: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白面小生
记得2000年前后娱乐杂志封面吗?那个留着中分发型、皮肤白净的香港小生,总能用他的招牌酒窝笑让读者驻足。最近整理旧报纸时,发现1997年《明报周刊》封面上25岁的古天乐,穿着米色高领毛衣接受专访的模样,恍如昨日。
青涩期的媒体初体验
1993年刚入行的古天乐,在TVB艺员训练班结业后,常常被安排参与深夜电台节目。1994年《华侨日报》记录了他首次电视访谈的细节:主持人问及新人时期的困难,23岁的他下意识摸着耳垂说:"其实最怕面对镜头讲话,每次都要反复背稿。"
造型进化三部曲
- 1994年:参加《餐餐有宋家》宣传时,梳着当时流行的四六分发型
- 1995年:《神雕侠侣》记者会上首次尝试将头发全部往后梳
- 1997年:拍摄《乾隆大帝》期间开始蓄须,被《电影双周刊》调侃"少年老成"
时期 | 造型特征 | 言论重点 | 媒体评价 |
1993-1995 | 白净书卷气 | 强调新人学习心态 | "拘谨但诚恳"(《东方日报》1994.7) |
1996-1998 | 开始晒黑皮肤 | 谈论角色塑造 | "渐显演员自觉"(《星岛日报》1997.3) |
数据来源:1993-1998年《明报周刊》《电影双周刊》访谈实录 |
转型期的微妙转变
1999年《刑事侦缉档案IV》庆功宴上,记者注意到古天乐开始使用更简短的句式回答提问。当被问及感情问题时,他首次说出那句后来成为标签的回应:"这些事留在戏里就好。"
早期慈善理念萌芽
2001年《壹周刊》慈善专刊中,古天乐罕见谈及公益观:"有次拍戏路过贵州山区,看见孩子们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字..."这段话后来被证实是他捐建希望小学的缘起。
整理旧资料时发现,1998年《成报》某篇专访里,古天乐提到自己每天必看新闻的习惯。或许正是这种对社会动态的关注,为他后来低调做慈善埋下伏笔。
如今再看那些泛黄的报纸剪影,当年那个面对镜头会紧张到搓手指的年轻人,早已在岁月里修炼出从容。街角音像店的老闆还在播着《神雕侠侣》主题曲,玻璃橱窗上褪色的剧照海报里,杨过眼神依然清澈如初。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